中國企業對于造汽車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從最初的家電企業造車,到今天眾多汽車零部件企業紛紛涌入整車領域,雖然成功者寥寥無幾,但企業造車的熱情卻 “高燒”不退。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但是,新能源汽車面臨著充電設施短板突出、行業秩序有待規范、動力電池亟待突破、扶持政策需要完善等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引起高度重視。因此,面對市場的風險和跨界進入的難度,零部件企業需謹慎前行。
新能源汽車產業再推系列新政
據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前景分析與投資發展規劃研究報告悉,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完成《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規則修訂稿》,盡快出臺《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并將根據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際情況調整補貼政策。
矛頭直指“騙補” 補貼政策三大調整
這兩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其“騙補”事件不斷發酵。2016年1月26日,財政部發布《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通知》,提出檢查北京、上海、江蘇等25個省市,覆蓋90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相關部門。2月1日正式啟動檢查工作,3月下旬結束。5月28日,財政部官網表示關于新能源汽車推廣騙補的現場核查已經完成,進入會審階段。
相關領導表示,這次督查發現的惡意騙補和違規謀補的兩種情況,要視情節嚴重情況進行相關懲處,包括取消財政補貼資格、追回補貼資金、罰款、取消汽車生產資質,將問題車型從推薦車型目錄中剔除等。
你可能感興趣的關于零部件的研究報告:
2016-2021年中國電氣零部件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2016-2021年中國汽車電子零部件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2016-2021年中國普通工業零部件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2016-2021年太陽能發電設備零部件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2016-2021年中國太陽能發電設備零部件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更多機械行業分析
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高度依賴補貼,補貼是業界最為關注的問題,但涉及問題亦是非常復雜。根據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專項督查等有關情況,國家將對補貼政策進行三方面調整和完善。
首先,研究建立與新能源汽車生產成本等因素掛鉤的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適當降低6~8m、8~10m等純電動客車車型補貼標準,并改進補貼撥付方法。
第二,工信部將研究提高進入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目錄的條件,對現有目錄進行動態調整,提高補貼產品的先進性水平。
第三,推進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粍量和新能源汽車積分同步管理辦法的出臺,建立企業平均油耗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掛鉤制度,逐步建立市場化機制,引導企業加快新能源汽車生產推廣。
技術亟待升級 動力電池升級成本可減半
在力推新能源汽車方面,國家將扎實推進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建設,強化技術研發前瞻布局,實施鋰電升級工程,加快實現動力電池革命性突破。按照國務院要求,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提出了產業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爭取盡快形成《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上報國務院。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近日發布的《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發展路線圖》,在“十三五”期間,鋰離子電池實現技術升級,新型鋰離子電池單體比能量提高一倍,達到350Wh/kg,成本降低50%,達到0.6元/Wh,電池系統比能量提高一倍,達到250Wh/kg,成本降低一倍,達到1元/Wh;動力電池實現智能化制造,續航400km純電池汽車的經濟性和使用便利性與傳統燃油車基本相當。
進一步提高門檻 準入規則將征求意見
和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由于安裝了電池、電機、電控等系統,增加了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風險。根據工信部統計,2011年以來,我國共發生各類電動汽車事故31起。從全產業鏈來看,事故原因涉及電池單體、電池組和管理系統、線束和高壓部件、充電樁和充電站、整車集成和控制。
為此,國家將加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準入。在準入標準上,已組織制定了電動汽車遠程監控標準、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即將發布實施。
在準入門檻上,有關部門已組織修訂《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規則》,擬大幅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和生產條件要求,提髙產品性能和安全要求,目前已完成修訂稿草案,即將公開征求意見。
近期零部件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布局情況
駱駝股份投資5.5億建設動力鋰電項目
5月,駱駝股份發布公告,擬公開發行總額不超過人民幣9億元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本次發行可轉債募集的資金將主要投入年產7億瓦時動力鋰電池項目以及年處理15萬噸廢舊鉛酸蓄電池項目的建設。
其中,5.5億用于建設年產7億瓦時動力電池生產線(可生產磷酸鐵鋰體系或三元體系方形鋁殼動力電池)。項目建設期一年,建成后第一年投產73.33%,第二年投產100%。
亞太股份與奇瑞新能源簽訂智能汽車技術合作協議
返回列表